54军组建以后,随机调往朝鲜半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54军先后参加了著名的金城战役等大小战役战斗254次,总计歼敌7662人。1953年,停战协定签署以后,54军没有立刻撤回国内,而且作为了志愿军战略机动力量的一部分。直到1958年,54军才撤回国内,驻扎到了四川省重庆市等地。1954年之后、1997年之前,重庆市确实隶属于四川省管理。
接下来,我们聊聊我国的军区变化和调整。新中国成立之初,出于稳定各地的实际需要,全国划分为6大军区,分别是:西南军区、中南军区、西北军区、华东军区、华北军区、东北军区。这6个大军区对应了同时期的6个地方局,例如西南局、中南局、西北局等等。
这样的军区划分方式,属于临时性的区划模式。进入50年代以后,随着6大地方局被撤销,1955年,6大军区被撤销,全国被划分为12大军区。分别是: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昆明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内蒙古军区、西藏军区。
1956年,鉴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实际作战需要,又从南京军区的部分区域上,组建了福州军区。截至1956年,全国形成了13个军区的框架。我国的军区命名很有特点,除了西藏军区、内蒙古军区等几个军区的情况特殊之外,大部分军区的名称,都是以重要城市命名的,例如成都军区、兰州军区、沈阳军区等等。54军返回国内以后,驻扎在四川省重庆市和周边地区,隶属于成都军区管理。
当时,54军属于成都军区的机动作战力量,在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期,54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1962年的战事中,54军第130师堪称快刀斩乱麻,让南亚邻国深深记住了“54”这个部队番号。截止1968年,54军一直驻扎在重庆等地。1968年,出于实际需要,成都军区的54军与昆明军区的13军对调。
54军南下,驻扎到了云南省,开始隶属于昆明军区管理。13军北上,部署到了四川省东部,开始隶属于成都军区管理。不过,54军隶属于昆明军区,仅仅1年多时间。因此,1969年,54军又一次调整了驻军,北上调往了河南省北部驻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6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北部一线的防御压力大大增加。北方邻国陆续向远东等地,调集了50多个步兵师(机步师、摩步师)、坦克师,形成了百万大军压境的态势,总兵力达到了110多万。我国北方一线的兰州军区、新疆军区、沈阳军区、北京军区等各个军区,都在加强战备,积极训练对付坦克群突击和阻击机械化兵团推进的各种战术战法。
为了加强北方各个军区的整体防御力量,我国南方各个军区,陆续抽到部分精锐部队北上,例如广州军区的47军、南京军区的27军、福州军区的28军等不到,先后北上,划入了兰州军区、北京军区管理。1969年,原本隶属于昆明军区、驻扎在云南省的54军北上,调往了河南省北部各地驻扎,开始隶属于武汉军区管理。
那么,54军为何会北上?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与西北、华北、华东各地链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河南省的省会郑州市,属于我国北方地区非常重要的铁路、公路枢纽城市,标准的交通咽喉。54军驻扎在河南省北部,与驻扎河南省西部的43军、驻扎河南省东部的第1军(1975年,第1军与20军对调),3个主力军形成了品字形配置,组成了实力强劲的机动集群。
在防御压力很大的六七十年代,一旦实际作战任务需要,54军、43军、20军各部能够迅速集结,依靠郑州的铁路网络,快速完成转运、机动。根据作战任务,向西增援关中、陇右,向北增援燕赵、辽东,或者向南增援两广、闽浙。进入80年代以后,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世界上的几次局部战争中,都出现了高科技战争的影子。
功能单一的部队,已经很难承担复杂环境下的新任务、新需要。出于科技强军、全面发展的需要,1985年,我国开始了著名的百万大裁军。在此期间,武汉军区、福州军区、昆明军区、乌鲁木齐军区等4个军区被撤销。当时,35个军中,有11个军被撤销。
总计裁撤了军级以上单位31个,撤销师、团级单位4054个。在这一轮裁军过程中,武汉军区被撤销,原本驻扎在河南省的部队,划入了济南军区管理。同时,原本驻扎在河南省西部的43军被撤销,部分精锐部队划入了54军、20军。随后,54军、20军被改编为第54集团军、第20集团军。
随着武汉军区被撤销,济南军区成为了全军唯一的战略预备队。例如1987年,西南地区局势紧张以后,济南军区的54军接到命令以后,开始迅速集结,千里机动,增援成都军区。在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第54集团军逐步建设成为全军3大王牌重装军之一,无论是1998年的抗洪抢险,还是2008年的汶川抗震救灾,都有54军的身影。
上述历史属于50年代到80年代的部队调动情况,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已经先后进行了几轮调整,和几十年前的情况完全不同。2016年军改之后,我国7大军区调整为5大战区,河南各地的武装力量,隶属于中部战区管理。
最后,向所有的老兵们致敬。关于解放军部队发展建设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