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粉新政实施:八成进口品牌或将退出市场
配方注册制全面落地,行业迎来深度洗牌
在进入中国市场的2500个外国婴儿奶粉品牌中,或有高达85%的品牌将被迫下架。“清算正在到来”
自2025年1月1日起,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实施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全面施行。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奶粉新政,标志着婴幼儿配方乳粉进入“持证上架”时代,对国内外奶粉企业均产生深远影响。
配方注册制强化源头监管
根据新规,所有在中国境内生产或向中国出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必须取得产品配方注册证书。企业需提交配方研发报告等材料,证明其科学性与安全性,经审核通过后方可生产或进口。同时,政策禁止婴幼儿配方乳粉分装,并限制配方数量,旨在推动企业提升研发与生产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未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注册证书的进口奶粉,仅可销售至最后一批次产品的保质期结束,此后将不得继续销售。此举被视为从源头加强监管的重要手段。
行业洗牌加速,海外品牌面临冲击
据乳业分析师宋亮分析,新政主要目的有三:一是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源头安全控制;二是清理杂牌产品,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与信任,重建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三是优化国内外产能结构,促进行业良性竞争。
澳大利亚媒体《澳洲金融评论报》指出,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2500个外国婴儿奶粉品牌中,预计高达85%将因无法通过注册而退出市场。Bubs Australia首席执行官西姆斯称,“清算正在到来”,品牌数量或将从2500家锐减至约300家。
新西兰新莱特乳业CEO约翰·彭诺表示,中国新规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淘汰未按标准生产的小型厂商,是成熟市场发展的必然过程,也将推动行业重组升级。
进口奶粉占半壁江山,监管提升市场透明度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通过传统渠道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达22.91万吨,跨境电商及海淘途径流入约20万吨,合计占中国婴幼儿奶粉消费总量(约90万吨)的近50%。新政实施后,合规品牌将更高效、低成本地进入中国市场,而假冒伪劣产品将被加速清出。
宋亮指出,配方注册制不仅有利于国内企业向品牌化、创新驱动转型,也有助于建立跨境追溯体系,确保进口奶粉的安全与合规。长期来看,该制度将提升整个行业的规范化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