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看文物」流失海外的逨钟,身上的纹饰没印好,还印错了

「硬核看文物」流失海外的逨钟,身上的纹饰没印好,还印错了

采自美国弗瑞尔美术馆展板,图片来源于微博@_huiFeng

这件逨钟(以下称为“乙组0号”)的铭文起自右鼓,经钲间而止于左鼓,一钟全铭,独立成篇。对铭文的研究很多,附在文末,按需阅读。本文主要探讨乙组0号逨钟的纹饰内容与失误。

先来看一下鼓部的纹饰。

这是个什么形象呢?如果标记上颜色,能看出是两个回首相对、互为镜像的奇怪动物形象:

红色是身体、尾巴,黄色是兽脸、Y形长鼻(有点像象鼻),绿色是从身体伸到嘴下的符号,亮蓝色是长得像怪兽的符号,蓝色是足,紫色是眼睛。

现实生活中肯定不存在这样的动物。那能找到线索吗?

还真能找到。之前提到过1985年的杨家村窖藏里除了10件甬钟,还出土了3件镈钟;我们来看看镈钟身上的纹饰。

1985年杨家村窖藏出土编镈中的一件,现藏于眉县博物馆。图片来源于百度

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元素有很多重合的地方吗?

看看那张嘴的兽头、Y形长鼻、颈部似兽而身尾似鸟以及身上的眼睛符号、神似鸟爪的足部线条——所以 我觉得逨钟鼓部的怪兽形象,是兽形和鸟形结合的集中体现;加上这个形象在周原及周边地区(今陕西)不同时期的青铜器上反复出现(如下文的秦公钟) ,其背后隐喻着周原地区对兽崇拜和鸟崇拜的融合过程。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乙组0号逨钟鼓部纹饰的失误。

鼓部纹饰有两处明显的失误。第一处是左右纹饰局部不一致:

左右两侧形象比较,位置1和位置2有明显的差别。哪个应该是原本设计的形象呢?可以与国内的逨钟鼓部比较来判断。以乙组1号逨钟的鼓部为例:

乙组1号逨钟鼓部,现藏于陕西省眉县博物馆。图片来源于知乎@李慧力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位置1是左侧的绿框部分少了一段重要的阴刻线条;位置2原本是刻画的兽嘴獠牙(或者是“头顶那条蛇形兽的尾巴”)叠压在身体上,左右两侧都很不清晰。这很可能是由于在制作模、范上纹饰的时候,工匠做得不够精细,有些线条没有处理到位造成的。

另一处失误更加明显,相信你已经看出来了:

就是左侧纹饰的面积比右侧纹饰要小了不少。

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纹饰现象—— 因为此时期先民的纹饰设计都是有规则的,其中“对称”是最基本的设计规则之一。对比同一时期的青铜钟鼓部纹饰可知:

秦公钟照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同一件甬钟鼓部的纹饰尺寸应该是大小一致的。所以,乙组0号逨钟鼓部的纹饰是发生了失误才会造成“左小右大”的现象。

而有趣的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乙组3号逨钟:

图片来源于国博官网

它的鼓部纹饰是“左大右小”——与乙组0号正好相反。是不是意识到了什么?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件甬钟的尺寸:

根据各自博物馆的记录,乙组0号高70.3厘米,乙组3号高64厘米——这6.3厘米的差别,平均到鼓部上,差别就更小了;而体现在纹饰的高度差别上,可能就是1厘米左右。

因此,我觉得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乙组0号和乙组3号鼓部的纹饰用反了一个纹饰模板。 乙组3号鼓部左侧较大的纹饰,应该与乙组0号左侧较小的纹饰对调,同乙组0号右侧较大的纹饰组成一组。如何确认这一点呢?可以找两个博物馆分别量一下鼓部左右纹饰的大小,如果尺寸相当,就能肯定了。

这还只是乙组0号逨钟上鼓部纹饰的失误。如果仔细看一下它的篆部纹饰:

会发现有不少位置出现了纹饰不完整(缺少阴刻线条)的情况。

舞部纹饰同样存在着不少的失误现象:

通过各位置比较,白色框标记的是原本设计的纹饰,红色框内的两处明显存在失误;绿色框内的纹饰应该是要对称和保持一致的,但是发生了不一致的现象。

包括它身上的铭文位置,也出现了问题比较严重的失误:

有不少文字都缺少笔画、模糊得难以辨认;右鼓部甚至还留下了一道很长的、本不该发生的杂乱痕迹。

稍微总结一下发生在“乙组0号”逨钟上的失误: 鼓部纹饰左右大小不对称,纹饰局部多处缺少线条、不清晰;篆部多处纹饰缺少线条; 舞部纹饰多处不对称、纹样错误; 多处铭文不清晰,并且右鼓部铭文中间出现了不必要的杂乱线条。这表明,在制作乙组0号逨钟时,或是模、范上纹饰处理得不够精细,或是浇铸过程发生了失误;以乙组0号的尺寸来说,发生这么多失误,实在是不应该。

如果我们用差不多大小的乙组1号逨钟作为对照:

乙组1号逨钟,现藏于眉县博物馆。图片来源见水印

会发现乙组1号逨钟的纹饰、文字都非常规整和清晰(如鼓部怪兽能明显看出Y形长鼻和上嘴唇的关系);至少这一面没有发生乙组0号的那些失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可以想象一下:制作乙组0号和乙组3号逨钟的工匠不是同一个,而“3号”工匠的水平要高于“0号”工匠。他们可能是师徒、前后辈,因为赶工期或者别的原因,在“老带新”的实践中,特地安排“0号”工匠制作体量最大、纹饰最容易处理的0号逨钟(可能还有3号),没想到还是发生不少失误。

最后我们来解释下乙组逨钟的排序问题。

请问:在你的印象中,钟架上一排编钟的顺序,是不是应该是按照大小来排列的?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那我换一个问题:你觉得 在一组编钟中,是应该按照编钟的大小来排序,还是应该按照编钟的音阶高低来排序呢?

我想你现在意识到,我们的常识可能会有问题(虽然通常没问题)。

先来解释下纹饰中的小鸟。也许你已经注意到了,乙组3号、1号的右鼓部有1只小鸟,而0号没有;实际上,乙组2号也没有小鸟,乙组4号有小鸟。

有没有小鸟很重要:因为已知西周中期至晚期八件组合的编钟,前两件的右侧鼓部都没有纹饰,从第3件开始,右侧鼓部开始有小鸟、大象等纹样——干什么呢?作为第二基音击奏点(侧鼓音)的标识。

也就是说,八件组合的编钟里,前两件演奏时只有“正鼓音”,后六件既有“正鼓音”,也有“侧鼓音”。由此可见,乙组0号和2号是编钟的前两件。

然后来看看乙组编钟的体量:

能看到,乙组2号的通高、重量都不如乙组1号,但是它的排序在1号前面。

几件逨钟的具体排序如何呢?

根据西周八件组合编钟的常见音阶结构(括号中是侧鼓音):羽—宫—角(徵)—羽(宫)—角(徵)—羽(宫)—角(徵)—羽(宫);国内已知的乙组4件逨钟经过音响测试,其对应的音阶结构是:羽—2号—1号—3号—角(徵)—羽(宫)—角(徵)—4号。

显然,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逨钟,应该是全套八件逨钟的第一件(也是最大的一件),其正鼓音为羽声。至于第5、6、7件逨钟,至今下落不明。

希望有一天八件逨钟再次齐聚、重新响起——那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说明:

青铜器窖藏:指将青铜器保存在地窖中的方式。窖藏的具体原因不得而知,可能是因为有些青铜器很贵重,平时祭祀用不到,放在外面容易氧化、损毁,所以放在地窖保存;也能是因为贵族要暂时离开(如外地来袭),青铜器太重不方便带走,因此放入地窖?不管怎样,最后它们的主人都没有把它们再从地下挖出来。因为这些地窖是为了长期保存青铜器而设置的,所以窖藏出土的青铜器状态往往要比墓葬内出土的青铜器要好很多(例如,杨家村地窖的坑壁和器物上有芦席印痕)。

逨钟的铭文大意是:“逨的祖先曾事先王并受恩惠,逨受天子赐虞(吴)林一职。逨弘扬天子美德,为纪念其父龚叔而制造了这套编钟,用来祭祀祖先,以求保佑长命福禄,子子孙孙永宝用之。”铭文的现代文见下图。

国内现存四件逨钟的音响测试结果(破折号左为正鼓音,右为侧鼓音)是:1号钟 D4-3—F4+37;2号钟 A3+34—D4-14;3号钟 G4-13—A4+35;4号钟 G6-4—B6+33。

铭文翻译和逨钟乐理知识、音响测序参考自《美国收藏的逨钟及相关问题》,方建军,《天津音乐学报》2007年第2期。

逨钟的尺寸、拓片图参考自《眉县出土一批西周窖藏青铜乐器》,刘怀君,《文博》1987年02期。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所藏逨钟的尺寸为 70.3x37x26.6厘米。未备注出处的图片均来源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官网。

关注“这是博物馆”,掌握看文物的方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创作

白手起家的5步方法是什么?
365彩票官方下载手机

白手起家的5步方法是什么?

08-25 👁 1907
上海博物馆
365彩票官方下载手机

上海博物馆

09-09 👁 9489
qq佩戴标识不显示
365彩票官方下载手机

qq佩戴标识不显示

10-15 👁 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