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旅游业要素建设、新业态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工委
我们处在一个旅游业加速发展的时期,旅游走入人们生活,已成为一种时尚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领域。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涉及旅游的意见建议达十多件。市人大常委会回应人民群众关注,十四届人大开局之年,即把旅游工作列为年度调研重点内容之一,结合代表旅游重点建议督办,在旅游重点县深入自查的基础上,10月10日、11日,组织常委会部分委员,深入到武乡县、襄垣县进行重点调研,实地察看了龙湖梦岛、魔术村、太行干部学院、仙堂山、强计村等景区和乡村旅游点。这次调研有两个特点,内容上,注重抓主要矛盾。确定三方面调研内容,一是旅游景区景点综合体制改革;二是景区六要素建设,三是旅游发展新业态情况;调研组织和方式上,突出问题导向,力求高效务实。在座谈中,不仅有政府汇报,旅游、发改、财政、文化及景区、乡村旅游所在地负责人一一发言,提出困难和问题建议,力求了解各个层面的人士所思所想所需;调研组各位委员以对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责任感,纷纷献计献策,提出了多条中肯、有见地的建议意见,座谈会开得气氛热烈,有深度、有温度,达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各级政府、旅游等相关部门围绕加快把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积极探索,不懈努力,点上突破,面上推进,整体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一是旅游行政体制和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整体推进。2017年2月,市外事侨务和文物旅游局改名为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按照1+3旅游执法要求,壶关县设立了旅游警察分局和壶关法院大峡谷旅游法庭,成为全省第一县区。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我市根据景区性质分六类推进,实现景区管理权、经营权“两权”分离,通过了检查验收,初步形成了旅游规划,加快景区引进战略合作者步伐,民间投资积极性高,不少煤炭企业纷纷向旅游业转型,改革理顺了管理体制,为激发市场活力奠定了基础。
二是景区景点“六要素”建设推进步伐加快。各级政府和部门对旅游业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建设不断推进,将投资37.3亿元,建设31条乡村旅游公路,加大旅游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力度,发行了惠民一卡通、积极开展厕所革命、整治旅游交通标牌。特别是“游”的要素建设成效明显。重点旅游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大手笔、高投入,坚持不懈抓旅游,重点景区如太行山大峡谷、八路军“两园一剧”、仙堂山、神龙湾、黎城红山、洗耳河等景区景点内部建设逐渐成熟,索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特别是太行干部学院的建立,为我市红色旅游带来新的机遇。三是旅游新业态发展方兴未艾。积极促进乡村旅游与扶贫攻坚结合,推动休闲旅游、康养等新兴业态发展,涌现出太行神龙湾康养公园、太行欢乐谷、平顺县岳家寨、长治县振兴村、武乡李峪魔术村、襄垣强计村等一批旅游新业态和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亮点,这些旅游乡村普遍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发展乡村旅游信心足,干劲大,成为我市乡村旅游最可宝贵的民间内生动力。
在肯定旅游业发展成绩的同时,调研组同志认为,同发达地区比,同我市旅游业应有的潜力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是多方面的,表现为:
(一)旅游理念需要全面改变和提升,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地位还需全面落实。虽然近年来,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极大提升,但同周边百舸争流的发展速度比,同我市旅游业具有的潜力比,仍然有不少差距。盛佃清主任在全省旅发大会上讲,我省是一流的资源,二流的产品,三流的市场,这种情况在我市也不同程度存在。所有问题,归根结底是观念问题,仍有一些地方领导和部门片面地认为有好的旅游资源等于旅游客源,没有认识到多数旅游资源不经过开发建设不可能直接进入市场,需要一个高水平策划包装的过程,才能产生回报。由于旅游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所以,还不能象煤炭资源缺乏地区,一心一意抓旅游,导致了全市旅游业仍处在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煤炭好起来不要的反复中。文化旅游业始终难以真正作为支柱产业纳入到转型的主战场、发展的第一线,全民促旅游、处处体现旅游的大旅游观念和大环境还没有形成。
(二)各自为政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全市统筹规划促销的力度急需加大。在调研中,委员们感到,重点旅游县对发展旅游投入大、措施硬、劲头足、设想好,民间资本投入旅游业积极性高,但还存在碎片化、规模小,体量小问题。有的景区开发缺乏整体策划,文化内涵缺乏系统性,建设较为随意,影响后续发展。同时由于我市旅游重点县大多是贫困县,存在严重的资金短板,自身担保和贷款偿还能力有限,需进一步降低对贫困县旅游企业的金融支持门槛,为旅游企业筹资提供支持。特别在宣传促销上,仅靠企业和县里的力量,效果十分有限。仙堂山自然景色优美,基础设施等前期投入巨大,但我们调研的当天,游客并不多,与丰富的景观形成极大的反差。武乡县魔术村李峪村支书几年来,为发展乡村旅游,自己掏钱投入百万元,对下一步发展有目标设想,具可行性。但都谈到独木难支,困惑迷茫,希望在市级层面得到及时有力支持。
(三)旅游体制机制的成果仍待引深,“六要素”建设薄弱环节需重点突破。旅游体制改革抓住了我省我市旅游业的关键问题,必将带来全新变化,但体制机制改革不是简单的翻牌,关键在于树立市场理念。我市在这方面大多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虽然基本具备,但除“游”的要素发展较快外,其它仍急待提升,整体仍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简单的农家乐,缺乏设计和包装的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除太行山实景剧外,大多缺乏晚会等能留住游客过夜的项目。交通制约问题仍然突出,沁源县是全省第一林业大县,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丰实,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条过境的高等级公路,最近的高速公路距离沁源也有70多公里。太行山大峡谷虽是首屈一指的龙头景区,但到景区的路程长、公路等级低,黄金周交通阻塞,淡季维持成本又过高,制约着景区的加速发展。此外,季节性特征明显,投资回报率不高,也是我市各景区难以突破的客观问题
(四)旅游整体宣传促销力度仍需全面加大,旅游创意管理人才匮乏。宣传促销始终是影响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瓶颈”。虽然近年来做了大量工作,但在促销手段和方式上大多沿用传统手段,一些旅游节庆活动面向市场创新创意不足,效果不明显。导致很多景区“墙里开花墙里香”“ 养在深闺人未识”。此外,懂营销、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严重短缺,整体理念落后、视野不宽、创新不足,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做大做强。
(五)乡村旅游急需正确引导扶持,避免一窝风、同质化。当前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制定了规划和发展目标。但也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规划对接不够,存在盲目追求数量、概念和跟风倾象。有的地方并不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也盲目投资。投入与产出效益不成比例;二是缺少投资主体,镇村财力有限,招商引资欠缺;三是乡村旅游规模尚小,单一粗糙。有的虽然有一些文化或生态要素,但资源的同质化、产品雷同化现象普遍,缺乏独特的市场吸引力和前景。需要客观冷静、避免走入以数量衡量乡村旅游发展成效的误区。
四、几点建议
针对我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调研组成员意见和日常了解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战略上登高望远,抓住机遇,推进全市“一盘棋”发展。我国的旅游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目前进入一个重要的加速发展期。正因此,市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各级政府、旅游及相关部门,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最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当前特别要抓住太焦客运专线2020年即将通车的机遇期,找准发展定位,夯实基础工作。落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要求,立足全市一盘棋,实现旅游产品全域优化、旅游线路全域统筹、旅游品牌全域整合、旅游市场全域营销的发展氛围。具体要抓好“三个统筹:
一是统筹抓协调规划。市政府要下大气力,总揽全局,引入高水平的团队进行规划,并将旅游规划融入“多规合一”中,提升旅游规划在产业开发建设中的法律效力;要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听取旅游及相关职能部门及基层汇报,市、县两级规划协调、资源互动、工作联动,抓住薄弱环节,强力推进;旅游行政机制的改革,赋予旅游部门更多的职能和责任,要更好发挥综合协调、产业促进、资源统筹和行业监管的综合作用,横向联系,纵向指导,解决基层和旅游企业不能解决的难题;提档升级;农业、发改、财政、交通、文化等涉旅部门要打破行业分割,主动加强合作,要在原有基础上,尽快推动成立文旅投资集团,形成市场主体框架,推动旅游产业集聚发展。通过各方面实实在在的行动,把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落到实处。
二是统筹抓宣传营销。旅游宣传促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市里牵头,深入重点景区,一一把脉问诊。要打破地域界限,将一些具有差异性的景区如八路军“两园一剧”与龙湖梦岛,或与仙堂山等打包设计,形成若干精品路线,瞄准几个重点客源市场,精准营销。要从“长治人游长治,长治人宣传长治”开始,营造全市人民大力宣传参与旅游的浓厚氛围,要加强与新媒体合作,不断扩大传播范围和幅射影响力。武乡县应充分发挥太行干部学院的辐射效应,结合“两园一剧”抗战文化,延伸教学路线。同时主动与我市及各地教育部门合作,大力发展“行走的课堂”――研学旅游市场;襄垣县仙堂山可借鉴《又见五台山》或西安法门寺《法门旧事》等佛教文化景点的作法,打造一台以法显事迹为主题的实景剧,或与文化部门联合,将县剧团的法显剧植入景区,还可以通过开设传统文化书院、开展佛教文化节庆活动,扩大景区文化影响力。
三是统筹抓开发合作。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改革为旅游发展注入了活力,在引进战略合作者过程中,市旅游部门要立足于自身视野和优势,积极牵线搭桥,推进旅融对接,重点组织国内旅游投资公司、管理公司、专家大腕等进行点对点对接合作,提供重点服务,实现重点突破。适宜合作开发的景区要打破行业地区界限,建议将我市贫困县列入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交通、旅游等方面进行集中连片开发。是否可由武乡、黎城共同开发板山风景区,必要时可成立板山景区开发管理委员会,整体规划开发,避免各自为战,长期搁置。
(二)战术上面向市场,突出特色,精心打造我市旅游业知名品牌。旅游的本质在于寻找一种差异性体验,消费者心理研究至关重要,一些旅游发达地区对消费者的研究精确到50后、 60后、70后、80后各个年龄段,值得我们充分借鉴。要走出重规划、轻策划的传统误区,以市场化取向为基本遵循,引进策划人才和团队,把旅游业的各个要素作为产品,精心研究旅游消费者心理,旅游景点开发创意都围绕这些人群特点、消费需求进行设计。
要进一步补齐旅游业“六要素”短板。交通方面,充分考虑2020年高铁通车后,从高铁站到达各景点的便捷性,特别是太行山大峡谷与高铁站快速衔接问题,推动南太行铁路交通建设,建设市区到大峡谷区的高速路或一级路。发挥沁源县承接区位优势,尽快规划建设高等级公路,提升可进入性。吃、住、购、娱方面,要彰显长治特色,全面提升农家乐水平,研究开发有使用、观赏、纪念价值、方便携带特色纪念品;要以留住游客为目标,大胆创意,丰富景区内涵。针地景区的季节性问题,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如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秋有“听芦节”、秋有“火柿节”,春有“赏梅节”等作法,开动脑筋,推陈出新,提高投资回报率,创出我市“四时有风光,风光各不同”的知名旅游品牌、上市公司。
(三)有序发展乡村旅游,建立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联动机制。继续以“旅游+”、“+旅游”为主要抓手,推动旅游与休闲度假、康养、体育、工农林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明确指出:既要发展乡村农家乐,也要对乡村旅游作分析和预测,确保可持续发展。针对全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引导。一方面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有条件、有文化底蕴、或有山水特色、有市场前景的重点乡村,通过专家论证,精心策划,集中力量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同时也要正确引导,使大家认识到乡村旅游也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必须考虑市场需求和可行性,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潜力、环境的承载力。对条件并不具备的乡村,不能拔苗助长,一哄而上,四处开花。必须科学决策,重质不重量,避免因盲目决策投资,使本来并不富裕的乡村造成财力物力和资源的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