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闲言碎语”话代表
|
日期:
2012-01-16 09:04:25
|
曾记得在三十多年前我国法制建设起始,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群众对人大代表也有一种神圣感、神秘感,总觉得他们一个个都是政治精英、法律高手、群众知音,是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大师”,有着由衷的敬仰和真诚的信赖。 又记不得从何时起,当第一位人大代表因失职、违法或者犯罪罢免其人大代表职务通过媒体传遍东西南北中时,人们感到惊讶:怎么人大代表也会是这样?后来,当因失职、违法或者犯罪的人大代表的数量有所增加而被依法罢免其人大代表职务时,人们已经不会感到惊讶,并且已有所习惯;再后来,因人大代表犯罪被处以刑罚时,人们更多是感到习以为常而有些神经麻痹了:人大代表也是人嘛! 言外之意,人大代表在个人欲望和物质利益面前也并非“烟火不食”,更不会“刀枪不入”。这使我想起一句名言:“凡有人群的地方,总有左、中、右”,其意无非是:只要在人聚集的地方,人不可能完全一样,总还是有差别的:好的、比较的好、中不溜的、比较差、差的等等。这种差别,也许表现在政治、思想、作风、道德方面,也许反映在理念、意识、思维、态度方面,也许体现在知识、能力、素质、技能方面,也许显现在为人、处事、言谈、举止方面。无论差别有多少,差距有多大,总还是客观存在的,就像大自然“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 仔细想想也是,因失职、违法或者犯罪而被依法罢免其人大代表职务的人群众中,从乡镇到全国五级人大代表中都有。在依法被罢免其人大代表职务的人群众中,有高官、中官,也有乡官、村官,还有红顶商人、公司经理、社会名流,等等。有些人的言行、违法犯罪事实,令我们至今仍历历在目,因不是什么光彩照人之事,不提一一例举也罢。 虽然不能说凡愿意当选人大代表的人都怀有个人目的,但也不可否认,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面前,并非每位人大代表在各个方面都“铁板一块”,“响当当、硬邦邦”。更何况有些人当时“争当”人大代表的目的未必就那么纯正,为某些小团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私心不是没有。过分一些的,利用代表身份,给司法机关发函、干涉司法公正;或者的利用执行代表职务,干涉具体司法案件、招标投标等经济活动,牟取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利益。在这些人看来,当选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荣誉,还有一个光环罩着,并且还可以享有某些“特权”。特别是一不小心“犯事”了,也不是谁“相管就管、想抓就抓、相关就关”的,还必须经过一道严格的法律程序,也许这道严格的法律程序还能成为自己的“护 身符”。 这样想想,人大代表的素质和能力,存在差别应当是常态,如果都一个样反而有些不正常了。更何况趋利避害、追名逐利是人之本性,随着当选人大代表后,政治环境的改变、社会地位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观念认识的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也会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发生变化。有些是向着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务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愿望方面改变,有些是向着有利于自己的小集体或者局部利益方面改变。当然,还有一些也许不显山不露水仍在“原地踏步”,基本属于可有可无、无所作为之类。由此,人大代表中出现的“左、中、右”也就不足为奇,非常正常。 问题的关键是,有些不那么严格依法履行职务、不那么热心关注群众切身利益事的人大代表,是否就可以心安理得了。暂且不说什么大道理、唱高调,就从身边的待遇说吧!依法履职时,人大代表乘座的是安稳快捷的交通工具、住宿的是温馨舒适的星级宾馆、入口的是色香俱全的美味佳肴,这吃住行的费用及为会议服务人员的费用,安保人力,租车费用……,加起来是多少,算过帐吗?自己又出了多少?还不都是纳税人的心血和汗水? 我们所受的常态教育,不是要做一个感恩的人吗?一个有良知的人吗?一个回报社会的人吗?那么,我们每一位人大代表是否应当从中首先在此方面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严格依法认真履行代表职务的实际行动来感恩群众、回报社会。这要求不高吧! 当然,应当承认,我们的人大代表中,虽然有极少数不合格,辜负了广大群众的一片良苦用心。但能让群众感受到其作用在依法履行职务的“岗位”发出“光”和“热”的,还是为数不少。还有许许多的各级人大代表,他们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想方设法拓展依法履职的新路径,在报刊、微博上公开个人电子邮箱、 网民跟帖留言、热线电话、飞信等方式,广泛征集广大群众的意见。并通过审议报告、会议发言、提出议案、提交建议等依法履行职务的平台,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反映群众诉求、愿望和企盼。这些人大代表,虽然一时半会不一定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时刻牢记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光荣使命,坚定承载广大人民群众的重托和厚望的精神,却非常令人敬仰、让人感动。 做为一名人大代表,无论起点多高,无论能力大小,也无论是官员代表,还是名人代表,无论企业家代表,还是农民工代表,至少应当像买世蕊这样一个人大代表的群体一样“想为群众之怕想,急为群众之所急;事为群众之所办,话为群众之所讲”,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并且“当上人大代表以后,就要感到压力大、责任重,就要感受到党和人民对自己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就要感受到自身学习和提高的紧迫性、必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依法履职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法治理念、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履职基础,“建言献策当高手,建功立业当能手。”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当一名合格、称职的人大代表,当一名受广大群众尊重、拥戴的人大代表。 |
|
[
关闭CLOSE ] [
打印PRINT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