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这个不同于以往的年份,开启的是国富民强的“十二五”,是中国步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端,更是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事业和富民强国理想新三十年的关键一环。如何谋求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获得同步提升?如何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10亿农民兄弟过上幸福的新生活?这是执政者的追求,这是亿万民众的期盼。 农业稳则天下安。作为来自基层的农民代表,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知情人,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对“三农”更有发言权。今年,见到这位“两会”上最有传奇色彩的老代表,是在山西团驻地的接待大厅里。她正和市委书记田喜荣一起向代表们义务宣传来自家乡的绿色农产品。 “经常在农村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农民掏心窝的话,就知道老乡怎么想,他们有什么困难,也就能够把他们的意见、建议、愿望,带到北京,带到人大会上来。我是农民的代表,我就是要代表农民的利益……”每次与这位耄耋老人面对面,总会被她的真诚和朴实所感动。听党的话,跟党走,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谋幸福,红色信仰铸造了永不褪色的“纪兰精神”。 谈起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老代表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听了非常高兴和激动,总理的报告很实在,每一条每一句都说到了咱们的心坎里。可以说把群众关心的上学、养老、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问题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特别是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非常得人心,顺民意。让我最高兴的是国家给的各项补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都实实在在地落到了农民身上。” 民生牵民心,“三农”须加力。谈起报告中加大“三农”投入,让农民享受更多的实惠,申纪兰十分感慨:“现在种田人赶上了好时候,这几年种地不但不用交农业税,种地还给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就连买家电、买车也给补贴,这说明党和政府非常体恤农民的辛苦,好政策带来了好日子,好政策就是金啊!特别是今年将小麦最低收购价每100斤提高5到7元、水稻最低收购价每100斤提高9到23元,让大伙实实在在看到了种粮的好处,种粮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这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农村的交通设施、农业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就说咱西沟吧,现在乡亲们不仅住进了新楼房、用上了自来水,不少家庭还买上了小轿车,乡亲们的小日子过得又滋润又舒心!” “农民光靠种地富不起来,还要搞种植养殖经商,咱农民最熟悉的就是脚下的这块土地,怎样让黄土变成金?总理的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咱就要抓住这个好机会,推行‘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推进农业与企业、商业与市场的结合,延长‘产+供+销’的产业链,促进特色农产品与龙头企业联姻,以规模产业、品牌农业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真正让大伙的钱包鼓起来……”把百姓装在心里,把民情放在心上。为农民代言,既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能力。为“三农”建良言、献良策,需要的就是这种对“三农”工作的全面深入了解。 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让农民的生活越过越好,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从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从申大姐一如既往认真专注的表情里,让我们提前感受到了这早春融融的暖意。太行山巅那块热土上的这个春天,一定会更加生机盎然。 (郭思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