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消除贫困落后,让农民群众早日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今年“两会”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了一项项改善民生、提升社会公正和谐的政策措施。归纳起来两大主题跃然眼前:一个是幸福,一个是尊严。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值春耕备耕即将全面展开的关键时期,中央政府倾情“三农”的一项项真诚承诺温暖着亿万农民的心田。 时隔一年,在北京山西代表团驻地,记者又握住了申纪兰那布满厚茧、有力的大手。老人家依然身着蓝黑色旧式西装,依然脚穿一双平底布鞋,依然脸上挂着谦和的笑容,一切都是那样亲切。这位从长治走出来的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在“西沟~北京”两点一线间,用她那永不更改、朴实无华的劳动人民本色,在今年这个不同寻常的全国“两会”上,一如既往、尽心尽力地阐释着“人民代表”这一光荣称谓的内涵。 作为农民的代表,申纪兰对脚下的土地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这位10亿农民的代言人谈起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让农民群众早日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温总理讲的这话,让我们农村人感到兴奋,让我们种地当农民的人由衷高兴。‘三农’问题从长期的‘基础地位’,到近几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再到现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四个字的变化,包括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都反映了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拳拳之心。‘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增收的关键是多元发展,就是要拓宽增收思路,将过去农业一元增收为主转变为多元增收。要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农业支柱产业,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对于那些经济还不发达的地方来讲,农业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抓农业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确立用工业化的发展理念抓农业,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的商品率,降低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稳固农民增收的基础。要加快工业化进程,新增就业岗位,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工业化程度不高,是目前农民增收不快的主要原因。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通过上项目、办企业,增加农民的就业岗位,把农民变成工人。要狠抓劳务输出,实现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性收入。劳务输出已成为当前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但是素质和技能是农村劳动力能否走出去的关键。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培训。要激励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资本和经营性收入。创业是富民之基。要从根本上让农民致富,就必须尽快把生产性农民、务工性农民向经营性农民转变,走出一条让民众通过诚实劳动、艰苦创业得到更多实惠的创业发展之路。” 年年盼“两会”,年年看“两会”。在老百姓眼里,“两会”所承载的民生期待,已成为不变的热点。谈起报告中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的实惠,申纪兰说,今年将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增加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中央财政拟安排补贴资金1335亿元,比上年增加60.4亿元。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这项政策让我想起了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庄严承诺,令我非常高兴的不仅仅这些,根据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除继续增加“三农”投入、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外,还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支持和鼓励农民依法建设自用住房,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关注农村的良苦用心。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农村的内容还有很多,其它如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生猪、油料、奶业发展等等,每一条每一句都说到我们的心坎里了。农村、农业、农民工作是重中之重,这是今年“两会”向亿万农民传递出的讯息,农村的未来一片光明! 乡土的新生,始终与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人休戚相关。 “让农民群众早日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从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从老代表一如既往认真专注的表情里,我们提前感受这早春别样的暖意。太行山上那块热土上的这个春天,一定会更加生机勃发。
文/郭思嘉 图/朱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