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县人大常委会抓住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全方位开展监督工作。特别是把五级人大代表评议干部政绩的新机制引入人大承诺公示监督中,一年多的实践证明:五级评议不仅加大了人大常委会对干部的监督的力度,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而且促进了全县各项事业的有序快速发展。
一 诺 重 千 斤
平顺县人大常委会通过推行承诺公示和公示监督,让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置于“阳光”之下,为人大代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掌握充分的第一手资料,卓有成效地开展监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平顺县人大常委会在推行承诺公示工作中,以提高承诺质量为重点,着力实施“132”工程。“1”即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承诺内容具体明确,有可量化考核的目标、期限、选题、等级、进度、增幅、措施;不易量化的,也要对如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格办事程序等作出承诺。“3”即制定的承诺目标要做到“三个一致”。即与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一致,与县委、县政府签订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状一致,与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一致。“2”即采取集中公示和分别公示的办法进行。集中公示,由县人大常委会将59个承诺单位的承诺内容通过新闻媒体、公示栏等多渠道公诸于众。分别公示是在本单位醒目位置公示,以方便群众办事。通过以上措施,使监督的内容更具针对性、真实性,为群众和代表提供了广阔的监督平台。
监督贯全程
承诺是前提,是监督的依据。为确保承诺目标兑现,平顺县人大常委会首先是通过设立意见箱、举报电话、搞好信访接待等途径,畅通民意渠道,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其次是建立责任机制,实行目标管理,使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去落实。与些同时,组织驻县五级人大代表对承诺单位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实行“三帐制”。年初建帐,将政府五位副县长及59个承诺单位负责人的承诺内容汇编成册。年中查帐,深入承诺单位实地考察,跟踪问效。看齐承诺目标是否有具体的配套措施,任务、目标是否责任到人。落实了多少,兑现了多少,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年底交帐,即深入承诺公示单位,通过听取报告、实地查看、调阅相关资料、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形式检查承诺单位承诺目标的落实兑现情况。最后组织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承诺单位及承诺人面对面当场测评、当场打分、当场公布结果,并将结果报送县委及上级主管部门,作为衡量干部政绩和合理任用的依据。
风正各业兴
人叫人干人不干,政策调动千千万。平顺县人大常委会推行的五级人大代表评议干部政绩的新机制,在政府和各部门中形成了一种自逼加压机制,呈现出一种说了算,定了干,年初有承诺,年底必兑现的效应。 一是各承诺公示单位的人大意识增强,对承诺公示的认识和承诺质量普遍提高。不仅能按要求承诺,扎扎实实抓落实,而且许多承诺对象还经常到人大汇报工作,有的还积极邀请人大领导和代表参加本单位的工作会议和重大工作活动。 二是责任心强了,争创一流劲头足了。打破了以往“一纸任命书,五年太平官”的局面,达到了“承诺百姓知,责任沉甸甸”,各单位从内心深处产生了搞好工作的原动力,积极主动谋工作,自逼加压定目标,共同为落实承诺献计献策。 三是工作效率提高了,服务态度好了。以往那种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本来一天可以办的事非要拖上好几天的现象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一条龙服务,首问负责制,上门集中办结制等一系列新举措。 总之,五级人大代表评干部,评出了新干劲,评出了好作风,评出了高效率,评出了新作为,各单位明争暗赛办实事,互相竞争促发展,在全县营造了一个秩序优良,环境宽松,各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